close

撰稿/蕭妤珊 圖片/網路

 

(圖一)電影海報.jpg  

電影海報

 

  何謂英雄?翻開古今中外歷史,總少不了英雄的存在,到底是時勢造英雄,還是英雄造時勢,從來都沒有正解。回溯至1942年二次大戰期間,《英雄教育》正是該時代背景下的產物。提及二戰,電影題材總脫離不了猶太人過去慘痛的歷史命運,而該電影則跳脫以往素材,以德國人的視角重新述說這段歷史,更真實展現納粹時期的大環境與小人物。

 

  主角菲德烈出身於貧苦工人家庭,必須四處打工分攤家計,後因出色的拳擊天份被納波拉(Napola)軍校的教練相中,邀請至這所領袖學院就讀。納波拉軍校,是當時納粹德國的寄宿中學,其目標是為提升國家社會主義並培育國家下一代的政治、軍事和管理領袖。雖然菲德烈的父母極反對他入學,但天真熱血的他認為這是一個可以出人頭地的好機會,因此離家出走。來到納波拉的菲德烈,面對嚴苛軍事訓練以及部分同儕的惡意欺負,他從不畏懼,也恪守本分,並結識家世顯赫、個性纖細斯文的艾伯特,兩人被對方大相逕庭的家世背景、性情吸引而成為莫逆之友。

 

(圖二)剛入學的菲德烈.jpg  

剛入學的菲德烈


(圖三)菲德烈與艾伯特.jpg  

菲德烈與艾伯特

 

  菲德烈在一場拳擊賽中依照教練的指示,以不心軟、絕不能手下留情的態度應戰並獲得比賽的勝利,得到教練與校長等人的一致肯定。賽後的菲德烈站在鏡子前望著壯碩的自己,得意地揮舞幾拳,彷彿他已成為校園中的精英,站在榮譽的最高端。然而一旁的艾伯特語帶哀戚的道:「他已經站不起來了,你也毫不憐憫。」艾伯特的一席話澆熄菲德烈的氣燄,亦顯現其具有悲天憫人的性格,而純真善良的好友與冷血無情的體制,更一點一滴的影響著菲德烈的價值觀。

 

(圖四)備受肯定的菲德烈、教練.jpg  

備受肯定的菲德烈、教練


(圖五)壯志勃發的菲德烈.jpg  

壯志勃發的菲德烈


(圖六)被潑了冷水的菲德烈.jpg  

被潑了冷水的菲德烈

 

  對菲德烈來說,進入納波拉是他前所未有的命運與改變人生的大好機會,但這樣充滿理想與幹勁的青春,卻遭遇現實無情的一再打壓。一場手榴彈訓練的意外、一次突如其來的戰鬥任務,他與艾伯特看透納粹體制下的醜惡無情,具備人文關懷、道德情操的艾伯特更以死作為最後壯烈無聲的抵抗。

 

(圖七)堅決捍衛情操的艾伯特.jpg  

堅決捍衛情操的艾伯特

 

  在《英雄教育》中,領袖學院存在的目的為「創造英雄,征服全世界」,但實際培養出的到底是人才還是奴才呢?而在面對人生有限的選擇,到底是做肯定自我的英雄,還是臣服於威權主義當別人的英雄呢?這是每個人都該深思的問題,因為別人的肯定來得快去得也快,向威權暴力妥協,所得的榮耀並非屬於自己,隨時都會被其他人汰換,唯有肯定自己,心懷榮耀為自己奮戰,不屈服於專制威權,不需他人的認同,才是克服恐懼、堅持自我價值、成為真正英雄的唯一方法。英雄只會是自己的英雄,從來不是別人的英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史家周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