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蕭妤珊 圖/網路

 

  山谷鬱磐,雲水浮動,綠林掩映,一座山莊佇立其中,其牆廊環繞,形同車輞,往下俯視,層層深入的房舍映入觀者眼簾,一旁溪河蜿蜒潺湲,有扁舟流經,意境淡泊,悠然超俗,其色彩濃烈鮮明,亭台樓閣刻畫精細,有秀麗山水,亦有閒然的田園風光,令人有清新之感。這幅便是唐代詩人王維所畫的《輞川圖》。

 

  《輞川圖》為王維晚年歸隱所繪,當時他買下「藍田別墅」,改名別業,此地山繞水環,竹密林茂,他曾與好友裴迪同舟共遊、唱詩和賦,以輞川二十景為題,做成絕句二十首,並匯集成《輞川集》。《輞川圖》即是描畫這二十景,只可惜原畫已亡佚,現存的畫卷皆為後人臨摹,如宋人臨摹輞川圖,收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另一唐代摹本,則現藏於日本聖福寺。

 

(圖一)宋代摹本局部圖.jpg

宋代摹本局部圖

 

  自五代以來《輞川圖》流傳不同版本,其中較為人熟知的是郭忠恕的摹本,及明萬曆年間以郭氏摹本所刻畫的石刻拓本。從現有保留的摹本中,可看出《輞川圖》多為長卷形式,但唐代文獻卻無記載王維繪製手卷式的《輞川圖》,只有壁畫形式的《輞川圖》,因此有人認為現存的《輞川圖》應為壁畫式的摹本,亦有人主張現有摹本,可能是五代以實景且結合想像的作品。

 

(圖二)宋代摹本局部圖.jpg

宋代摹本局部圖

 

  即使如此,綜觀不同版本的摹畫,技法、風格與細節或許有所不同,但在構圖配置上,皆以如「車輞環湊」的輞水為主,加上「輞口莊」,繪出〈輞川集〉中提及的二十景,可推斷出這些不同的《輞川圖》是由同一原稿慢慢演化而成或增添一些摹者的巧思在其中。

 

(圖三)宋代摹本局部圖.jpg

宋代摹本局部圖

 

  從諸多的摹本,能體會到「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詩之畫,畫中有詩。」此圖的空間安排也許是描述輞川特有地形,不過筆者認為《輞川圖》應為王維山居生活理想的圖像,加上晚年他篤信佛教,而使此圖擁有悠深的禪意,並予人精神的陶冶與身心的審美歡愉,其畫神采盛名,無怪曾有人言:「其畫《輞川圖》,世之最著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史家周刊 的頭像
    史家周刊

    史家周刊 Historian

    史家周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