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王學倫  圖片/網路

 

  2009年,我國經濟部修正「電腦軟體分級辦法」,將電視遊樂器納入規範,顯示政府極關注遊戲內含有暴力及色情衍生的問題。2010年一項由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傑出心理學教授Craig Anderson主導的研究證實:任何文化、性別及年齡的人,不論接觸暴力電玩的時間長短,都會較具攻擊性、冷漠不願意幫助他人,並增加好鬥思想與行為,全球超過十三萬民眾參與此研究,其中更有兩位日籍電玩研究專家受試。另一方面,為客觀呈現成果而採取多種研究方法,如:實驗室研究法、相關研究法或縱貫性研究法等,結果均肯定暴力電玩是造成行為偏差的因素。

 

玩電玩的人.jpg  

遊玩電玩的人

 

  筆者認為,社會案件經常描述兇手犯案動機與暴力電玩關係密切,其因為犯人可能沉迷於電玩中,進而價值觀受到影響,造成社會的重大損失。儘管不是所有玩暴力電玩的人都會產生暴力傾向,然而這些行為偏差者,卻經常成為動盪治安的因子。

 

鄭捷被捕照.jpg  

鄭捷被補照

 

  根據一項由加拿大布魯克大學所進行的調查顯示,暴力電玩會造成判斷能力的喪失。以2014年發生的北捷殺人事件為例,媒體在報導此事件時,曾提及兇手遊玩知名電玩,並藉此推定此電玩即為暴力電玩。筆者認為此言論雖過於主觀,但不能否定長期接觸砍殺的畫面,可能會將「殺人」的觀念帶到現實生活中。在電玩世界裡,玩家能完成現實中無法達成的目標,沈迷後可能會無法區分守法是否為正確的概念。暴力電玩中常出現「模擬殺人」這樣的情境,心智薄弱的人更會受其影響而造成自我判斷的偏差,使殺人、搶劫等犯罪行為合理化,左右社會秩序的和諧。

 

被孤立的人.jpg  

孤立的人

 

  由上述兩段的觀點,暴力電玩對人們造成的負面影響極為顯著,而這些影響是否包括人際關係,根據研究報告指出,經常接觸暴力電玩中的殺戮畫面,易造成與人群產生疏離,進而影響人格異常。在惡性循環下,沈迷者將活在象牙塔中,因此,筆者認為暴力電玩對人際關係的影響不證自明;它固然可以帶給我們精神上的紓壓及爽快感,但若將其從虛擬世界帶入現實社會中,將會是場災難,由此可見暴力電玩的負面影響大於正面影響。期望在遊玩電玩的同時,劃清虛擬與現實的界線,讓心裡與外在達到平衡,共創美好的遊樂世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史家周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