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逐字稿/李長庭 拍攝/關偉明 採訪/李長庭
時光荏苒,轉眼間這學期已過了近三個月,對大一新生而言,最為困惑莫過於雙主修與輔系申請。雖然在課堂中已聽過前輩們的經驗談,但仍有同學對雙主修和輔系有疑惑。本次,周刊採訪了史三甲的姚耕同學,分享他對外系修習的心路歷程。
姚耕同學
法文──強勢語言
姚同學鑒於法文為現今三十五個國家的官方語言,且法國亦為歐陸政治、科技、高端精密及軍事工業等多領域的領袖勢力,為了使自身視野更加遼闊,故在大一下時選擇法文做為輔修。他表示:現今中國正大舉開發非洲,而該地區主要以法文為官方語言,急需通曉兩國語言的人才,間接呈現出國際上普遍尋求多語人才之迫切,可知學習法文具有發展性,投資報酬率高。
數字與時間的對話
大二下學期時,姚耕同學接著申請社會系做為雙主修,雖然學習時間不長,但姚同學認為該學科與歷史系連接性很強,兩者可以相佐、合併應用,一個重視對過往的回顧並以史料印證;另一個則偏好從數據中探討單一事件,看似南轅北轍卻有強烈關聯性。且歷史系側重整體脈絡;社會系則看重當前之現象、單一事物,較不在意它如何演變出來。若能靈活地綜合運用上述兩門學科,對於事物或社會現象的了解將更為全面性。
拿生動的例子來比喻,如果兩系的人同時看到海,歷史系可能會關心海流、以及數百公尺深處有什麼樣的魚類;社會系則喜歡探討某一股浪花,又該如何去解釋這些浪花?
給學弟妹的參考與建議
姚同學也建議跨足社會系以前,數學、英文能力皆需具備相當敏感度。首先,數字將應用於分析圖表與數據中,對部分本系同學來說或許較有挑戰性;英文能力則用以參閱指定教科書。再者,對社會現象之好奇及熱忱也相當重要,若不能長期保持積極心態,在社會系可能無法獲得太多成就感。
然而,知識並不可能單純以文字及圖表的方式呈現,且難免有其偏重之面相。例如:姚同學特別喜歡用唯心和唯物來比喻事情。認為歷史系可以非常唯心,甚且單純採擷特定古人對單一現象的個別解釋,直接寫出圖文並茂的論文予以分析。社會系卻能夠是門極端唯物的學科,完全建立於物質世界之上、靠數據跟統計結果來說話。
最後,我們不能單將大學生涯視作就業前置站,除了主動吸收各類資訊外,申請雙主修與輔系,亦能增廣見聞、開拓出更多屬於自己新天地的機會。而學習跟精通一門語言,需投入極大量時間和精神,學成後是否有足夠獨特性,免於浪擲光陰與金錢,建議同學們仔細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