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人╱謝明珠 圖片╱謝明珠
猶記得兩年前的下午,初次會面時紙膠帶以其獨特魅力:「可用手撕開、能反覆黏貼且款式多樣」征服了眾人,並破開他們記憶中貴且看似無用的印象,那天,在實際的接觸與深入的了解下,筆者破開對其殘存已久的誤會,潛藏在心中那濃烈感情也終於爆發。
mt,帶走你的錢與心
所謂「要收集它,就要先瞭解它」,紙膠帶的發展至今,不論是花色、發行者、購買方式等各方面皆日趨多元,而創作不同的圖紋花樣、突破既有的使用方式更成為新穎藝術表現。在發行者方面,除老大哥mt、倉敷藝匠、Mark’s maste、Dailylike等昂貴的名牌外,亦有價格親民、容易入手的:知音、藝舍、菊水。
菊水,特殊的台灣魅力
此外,許多文創業者紛紛投入創作,更是讓其款式越發豐富,甚至博物館為推廣館藏,亦發行特殊樣式的紙膠帶吸引目光,因這些創作者推廣其作品平台各不相同,使得書局不再是它唯一出沒地點,網路、創意市集、博物館等都能見其蹤影。多元創作所產生的無數風格加上便利的購買方式,讓它的美不在「屈居一角」,使更多人能了解,並找到喜愛的紙膠帶,進而進行收藏。
台灣博物館:台灣康熙輿圖
上述提到的各式發行者,都曾讓筆者的錢包失血,所謂「集紙膠帶深似海,從此錢財似浮雲」,這句話充分展現收集者的心聲,因不像集章、集DM不需花費錢財,使財務規劃成為收集過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環,緊緊的把握每一分錢,才能「利用有限、收集無限」。此外,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更是必備的好夥伴,除可隨時更新收集資訊外,更能一同分享十分嚮往卻難以下手購買的「名牌」。
生齒日繁的紙膠帶
在收集到心愛的紙膠帶後,絕不能為了想時時相處,而長時間將其暴露在空氣中,因濕潤的空氣會使其黏性漸漸喪失,所以如何妥善收藏它們是集物者的必備功課。「盒子」與「除溼劑」是對付濕黏空氣之兩大好手,在它倆的守護下,才能安心地增加家族成員;而「分裝片」更是一大法寶,在其幫助下,能讓紙膠帶不必冒著生命危險,即可同集物者一解相思,且將喜歡或常用的花色纏繞其上,除能時刻把玩外,還可能當作目錄,更是便於日常使用與同好之間的分享,實為收集之路上不可或缺的夥伴。
分裝片的集結
紙膠帶的應用1:停不下來的裝飾文具
談到如何應用,許多集物者往往會進入──「紙」膠帶最能在「紙」上表現它的美這一應用盲點,但靈感能幫助你突破這迷霧,而開竅後的你絕對能舉一反三。如筆者最初目的本是為避免筆與他人搞混,而嘗試將筆管黏上不同花色予以區別,沒想竟成為一個停不下的習慣,使得其它文具紛紛換了副外貌。而後,更進一步應用於生活週遭,使得日常用品皆被「纏」上,擁有了不同的外衣;除外,立體化更能使它們的美更為燦爛,其中最為特別的,便是將其做成一條條的手鍊帶出,如此除了能與喜愛的它形影不離外,亦不失為一大生活情趣。
紙膠帶的應用2:美麗的線
紙膠帶的應用3:手鍊
紙膠帶於筆者的意義由上述的各式應用中,由純粹美的佔有轉變為生活不可或缺的陪伴,而在此收集過程最常做的事,不是在它出沒地點進行地毯式的挖寶,而是不時出任律師為其辯護,雖是名為「辯護」,但並非要求對方接受自己的看法,而是以己身已有的經驗,站在中立的立場說明所集之物特色,希望能藉由這「另類的分享」令更多人了解它們。相信每個人的周遭都有這樣的朋友,他們總是時不時對你義正嚴詞解說,下次不妨試著了解他們所「辯護」的對象,或許你會有新的發現,說不定還會加入集物這個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