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忻旻 圖/網路
國花的重要性堪比國旗、國歌,不只喚醒國人的愛國熱情,還能以此紀念先祖烈士們的偉大情操、培養民族性情。俗話說「月是故鄉明」,當身處異地時國花更是尋根的依據。國慶月剛過,除了知曉本國國花─梅花,不妨跟著史家周刊來場花卉盛宴,接下來則為您獻上芬蘭的國花─鈴蘭。
西方歷史中的鈴蘭,多在神話傳說中出現,如:根據聖經所載,森林守護神─聖雷歐納德因與大毒蛇搏鬥而死後,祂的鮮血汩汩流出、所經之地綻放出一種形狀小巧、香氣宜人的白色鈴鐺,這便是鈴蘭的由來。也有人稱此花為「君影草」。「君影」指的正是聖雷歐納德的身影!此外,鈴蘭也是古代北歐人用以獻給日出女神的聖花。生於較高緯度、性喜陰暗潮濕的鈴蘭,總是伴隨五月的微風,捎來陣陣幽香、為大地帶來初夏的信息;而身處同緯度的芬蘭,與此花更有著無法切割的歷史因緣。
芬蘭原是瑞典的一部分,1808年爆發芬蘭戰爭,俄羅斯沙皇亞歷山大一世的軍隊攻下此地,成為俄羅斯帝國內的自治大公國,並由沙皇兼任大公直到1917年。十月革命不久,宣布獨立的芬蘭卻又受到的內戰及世界大戰的摧殘,然人民卻不願放棄未來,靠著自己的雙手,開拓自己的一片天空。這也令人聯想,是否聖雷歐納德的靈魂糾纏著鈴蘭花,使其成為充滿劇毒的植物?如同玫瑰一般,美雖美矣卻渾身是刺。祂悲劇性的死亡影響她的一生,鈴蘭成悲劇中的女主角,帶著宿命憂傷的她,嚴冬之後依然傲然挺立、散發濃郁清香身的她,身為芬蘭國花再恰當不過!
鈴蘭因其低下頭的樣子狀似鈴鐺因而得名
直至現代,鈴蘭愈發頻繁地出現在各種歡樂場合。根據聖經傳說,將鈴蘭贈與他人,幸福之神便會降臨在收花者身上。在每年的5月1日,荷蘭、比利時、瑞士和法國的人們都會互贈此花,象徵著幸福永駐;因此,在法國民間有「鈴蘭婚禮」,意為慶祝結婚13年以及愛情的歷久彌堅。不約而同地,位在東方的北海道也有大同小異的風俗。當地人歷經嚴酷寒冬後,也會互贈鈴蘭,不僅為迎接夏天的到來,也祝賀身邊重要的人能擁有幸福、快樂的一年。而鈴蘭的花語「幸福再來」,彷彿隨著每次的微風吹拂,她都靜靜地述說自己的故事。即使坎坷,卻也不放棄,默默地等待幸福再次降臨。
英國威廉王子與凱特王妃結婚時使用的捧花即為鈴蘭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