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鈞凱

 

  「幫我跟楊鈞凱說一聲,我今天開會會晚點到,我們要討論史方。」這學期類似這樣的對話,不時出現在《史家周刊》編輯小組中。因為以大三成員居多的我們,這學年有個共同的「敵人」需要我們一起克服,那就是「史學方法」這門課。

 

  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要擊敗我們的「敵人」,就要先徹底地了解它。於是本系列為期兩週的《史家周刊》,決定對系上刊載史學方法論文的《史苑》進行深入報導,讓各位同志在面對這個歷史系學生「頭號大敵」時,能夠事半功倍、從容自在。

 

  本系列的第一週,我們為大家帶來《史苑》的歷史,介紹這份讓歷史系學生「又愛又恨」的刊物,經歷過怎樣的轉變,又是如何變成我們現在熟知的面貌;這次《史家周刊》也專訪了71期《史苑》的召集人許毓良老師,讓大家了解,刊登在《史苑》的文章是如何選出,背後到底有著怎樣的故事;同時,我們也訪問了本次文章被刊登在《史苑》上的邱淑華學姊,請她和我們分享準備史學方法的心路歷程。

 

  而本系列的第二週,為大家帶來更多這期入選《史苑》的學長姐,有寫出令許毓良老師印象深刻的〈高雄市立三民高中棒球隊隊史(1997-2011)〉、〈探究民國七○年代三義木雕產業衰退之因─以百吉行為例〉羅育秀學姊、邱怡芳學姊兩位學姊,以及研究〈思想清鄉:汪精衛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的「新國民運動」概況(1941─1945)──以《新中國報》為例〉的劉美修學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史家周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