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沈彥汝  圖/來自網路

 

4ANrVlXXOea_cNVVQP0zlw   

 

  秋瑾(1879~1907年),字睿卿,號競雄,別號「鑒湖女俠」,是中國近代著名的女革命家,11月8日正是她的生日。她出生時的中國正歷經風雨飄渺、內憂外患的時代之中,在如此的環境之下,她選擇擺脫中國傳統的女性形象,投入了革命。雖然童年因出身於官宦世家而備受呵護,家人滿心期許,冀盼她能遵從三從四德,而她卻偏偏仰慕英雄豪傑,還立志要有所作為,儘管纏了小腳卻仍堅持學習刀劍棍棒,即便過程艱辛卻從不喊苦喊停,從生活的的點滴中便能看見她與眾不同之處。婚後,先生是位胸無大志又隨波逐流之人,和她豪邁爽朗,充滿理想抱負的性格實在大相逕庭。又不斷眼見清廷一再喪權辱國的作為和民不聊生社會景象,秋瑾在1904年選擇留學日本,她深知唯有學習日本,效仿明治維新的變革之法,才是解救中國的唯一出路。

 

  在日本留學期間的所見所聞先對秋瑾有著深刻影響,進而影響到她日後的革命思想和社會活動那段時間,她看到了日本明治維新後的繁榮景象,深信通過革新中國的未來是有希望的。1903年,秋瑾組織了中國最早的婦女團體──共愛會。同時,她亦加入同盟會參與其革命活動。回國後在上海辦「中國女報」,提倡婦女解放,希望藉著這白話文報紙,鼓勵女子走出家庭。雖最終因經費不足停報,但其帶來的震撼與影響,已在中國人心中刻下深刻的痕跡。作為一位受縛於傳統禮教規約之下的女性,無可奈何裹了小腳,終身大事亦是媒妁之言,她卻勇於挑戰,不斷試著衝破體制的牢籠,她曾在敬告中國二萬萬女同胞中寫下這段話:

 

  生了兒子,就要送他進學堂,女兒也是如此,千萬不要替他纏足。幼年姑娘的呢,若能夠進學堂更好;就不進學堂,在家裏也要常書、習字。有錢作官的呢,就要勸丈夫開學堂、興工廠,作那些與百姓有益的事情。無錢的呢,就要幫著丈夫苦作,不要偷懶吃閒飯。

 

  由此可見,她追求的男女平等,是互相包容尊重,人人皆有責有能為社會付出,不論出身之高低、身分之貴賤,這和現今當代的潮流思想大體上是一致的。

 

 5q9qLTxaz6eDx7JsZiKWhQ  

  

  1906秋瑾在紹興大通學堂任督辦一職,但其實是為聯絡浙省革命志士與成員,組織光復軍欲發動革命起事。這期間她與徐錫麟一同策劃相關事宜,不料1907年7月徐錫麟舉義失敗,清政府查到秋瑾與其往來的情報,派兵重重包圍大通學堂欲逮捕秋瑾。她自知在劫難逃,從容就義前留下「秋風秋雨愁煞人」七字,其女中豪傑、巾幗不讓鬚眉之形象被推向高峰。後人在她當年就義的紹興軒亭口立碑紀念,碑身刻有「秋瑾烈士紀念碑」七個金色大字,還有蔡元培撰寫的碑文,以念其忠貞愛國之情操。

 

  中國傳統的儒家觀念裡,一直是較打壓女性的,總是期許女性溫柔賢淑內外賢良而秋瑾偏偏不願接受這樣的觀念,她勇於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無畏時代的批判和不諒解,並深知自己作為一名中國人應有的使命遠渡重洋接受新知,並充滿熱誠將其觀念帶回中國欲發揚光大,在那樣封建禮教吃人的時代,秋瑾懷著堅定著理想,化不可能為可能;她憑著對生命的熱情與對家國的熱愛,走出了傳統社會里一個女人生命的條條框框,在中國女性史上留下了一抹異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史家周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