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曹峻偉

 

  六月的校園,瀰漫著一股離別依依的畢業氣氛,大四的畢業生們,正準備帶著滿載的回憶與知識,踏出校園。而本次因應氣氛的畢業季,我們採訪了畢業班導師——張四德老師,並由溫和親切的她來敘述,這一年來的心得。

 

心境上的變遷

 

  從我們接受學校教育開始,無論是課業上的督促,亦或是心靈上的支持,導師一直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但我們卻從未注意到老師在心境上的轉變。就四德老師而言,起初,她並沒有接班導的念頭;她認為和學生的年齡差距越來越大,尤其是進入E化世代,可能對於學生的生活文化越來越不了解。但轉變的契機就發生於去年的系務會議上,系上需要她的支援,其他老師又一再誇讚學生們素質良好,她才嘗試接下四甲班導的職務。

 

在擔任班導的這一年間,她深深的感受到同學們的純真,而且大部分的同學十分認真向上,也肯為自己的未來努力,讓她感到非常欣慰。例如,許多同學對於畢業後的去向,不論是繼續讀書或是直接進入職場,都能依照自己的興趣妥善安排,這就是大學四年努力的最大收穫。

 

當然,有些同學因為家境困難,需要在上課期間,在夜間打工,半工半讀的完成學業。他們勇敢的面對困境,讓老師印象深刻;除了感到心疼之外,老師也要特別祝福他們:苦難可以激勵智慧,苦盡必然甘來。

 

對畢業生的叮嚀與新生的展望

 

  「充分的瞭解自己,小心謹慎的規劃自己的未來。」當問到老師對畢業班的同學有什麼叮嚀,她以此做為回答。她表示,在她講授世界通史的課堂上,課堂規矩十分嚴格,並且不斷提醒同學們「充分了解自己」,包括自己的個性和興趣,多為自己的未來做準備。她也提到,四甲的同學們大都認真為自己的未來做好準備,身為導師,讓他引以為榮,也祝福同學們勇敢的接受挑戰。

 

     而四德老師也鼓勵將要進來的新生們:「中學的教育在思考上有侷限性;大學是個開放思考的空間,要趁著大學時期,「充分了解自己」,而後利用學校現有的輔系或雙修制度,讓自己的稟賦或興趣能有精進磨練的機會。同時,大學是社會的雛形,學習待人處世之道也非常重要。

 

一直往前的計畫

 

  採訪接近尾聲時,我們對於四德老師的近期計畫做出提問。她表示她將繼續從事「美國族群的史學研究」,研究歷史家如何研究美國的族群問題。她說:知識是點點滴滴累積而成,「做為老師,做為學者,我會一直往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史家周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