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人/張省卿 文/王作寬 攝影/郭依婷 逐字稿/周岳澄
又到畢業的季節了,每年這個時候即將畢業的同學,或者是送行的在校生都會不捨。對於四乙導師張省卿老師來說,與這些學子們的「邂逅」,宛如昨日。話別之際,大四同學是不是也想再次聆聽導師對他們的諄諄教誨?或者想回顧與導師相處三年來的點點滴滴?不論如何,讓我們一起看屬於輔仁歷史的「那些年」吧!
接下導師的工作
三年前張省卿老師接下第47屆乙班導師的工作,說起對班級最初的印象,老師嘴角泛起笑容:「乙班的同學中有些在大一的世界通史課上就非常努力用功,我很開心成為這個班級的導師。」不僅有些同學對歷史研究的興趣引起老師的關注,大家普遍的活潑和積極,例如「史家周刊」的組辦,也為師生交流搭建了平臺。
歲月匆匆,省卿老師最高興的是看到同學們的成長,對大家這三年時光中前進的每一步,老師回憶起來,如數家珍:「像是史學方法報告的專業訓練,外語程度的增加,以及學習目標、人生目標的明確。從原本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到慢慢清楚知道要做什麼,有些本來在班上不被看好的同學,考研究所也都考得不錯。」
對畢業班同學的期許
看著即將展翼高飛的鵬鳥們,省卿老師希望從輔大歷史系走出去的畢業生可以把在大學學習到的專業態度和專業方法應用在日後職業、生活,乃至人生的各個方面。此外,老師還特別強調了對外語能力的訓練,「我希望他們多收集出國學習、旅遊、工作或遊、留學的經驗,保持開放態度,找出自己真正的興趣所在。」
又是乙班導師季
盛夏才道別離,金秋又接新生。省卿老師和「准大三們」的「邂逅」又將是一場共同成長的旅程。談起多年的班導心得,老師娓娓道來:「若是在一二年級,就會比較嚴格詢問他們的課業方面的問題與努力,大三後就直接詢問是否有要讀研究所和其他人生規劃。因為大一同學通常對各方面都會很好奇,如果能夠獲得啟發,就會用功讀書。大三大四一般都已經培養出自己的一套學習方式,用功與不用功差別很大,學生是否想在歷史專業繼續精進,態度上區別很大。」
省卿老師認為自己對同學的幫助重在學業,她坦承:「我做導師的看法還是以藝術史學方面的為主,其他不是我的專業,能做的主要還是輔導協助的角色,或是在歷史學方面的建議。」不過,老師也補充願意在旅遊或遊學問題上提供幫助。
作為同是輔大歷史出師,省卿老師除了希望同學們能好好用功讀書,受歷史學專業訓練外,對自己的職業方向也應加以考慮,依據自己的興趣選擇輔系、雙主修或第二外語。
有目標之後,就要花時間專注投入在上面。老師建議不妨利用暑假的時間,多學一種外文。這樣除了英文之外,又多了一項利器。外文不僅是工具,更是拓視野和展思維的鑰匙,能熟練掌握並大膽運用的人便可以跳脫母語系統思維模式的限制,對未來不論是就業,或者是進修,勢必受益良多。
一次邂逅,三年成長,張省卿老師秉持歷史學專業的態度和大家一同走過。之後的人生長路上,願大學時代的積澱能為明天的遠征鋪路架橋,也願吾眾後繼學子在歷史專業的薰陶和培養下,弄潮浪更高。大家在展翅高飛的同時,不要忘記老師三年來的扶持與協助。沒有老師的支持,絕對沒有今日的我們!
我敲敲門
(給大四畢業生)
是我,就是我
輕輕敲敲門
入侵你們的生命
帶著專業與執著
我的臨駕
是為在你們靈魂永久定居
你們從此無法抗拒
因為
我給你們的
是壯大豐富想像力的翅膀
是自由自在飛翔的根基
省卿於磺溪2013.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