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古兆廷 攝影/古兆廷

 

  「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茶,居於末,一方面反映身體先溫飽了,進而才會產生飲茶的需要;另一方面則意味著,當身體上的需求被滿足後,我們可以藉由茶,將身體滿足提升至精神生活的圓滿。中國是茶樹的原產地,是茶的故鄉,茶的發現與利用在中國已經有四、五千年的歷史。

 

  根據傳說,茶最早的發現者是神農氏,其中一種說法是這樣的:神農一天之內嚐了七十二種有毒植物,身體不堪負荷,此時他發現身邊有幾片葉子散發著陣陣清香,出於好奇與習慣,神農將樹葉放入口中咀嚼後,感到身體舒服許多,他接著吃下許多這種樹葉,竟完全化解了體內的毒性。

 

  北京的人口來自全國各地,各地的茶文化以不同的途徑進入北京,使北京的茶文化有著濃烈的地方與民族色彩,各地的茶文化來到北京,在適應北京的環境後而有所變化。北京茶文化的特點是大眾化與社交化,大眾化是指各階層的人士都愛好飲茶;而社交化則是人們將品茶作為一種融入社會的方式。

 

  北京的人口構成複雜,不同的人對於茶館有不同的需求,因此北京茶館的形式豐富,大致可分為大茶館、清茶館、棋茶館、書茶館、二葷館與野茶館等類別。而北京著名的老舍茶館,就是以野茶館形式的「老二分」茶攤發跡,搭起茶棚,賣著兩分錢一碗的大碗茶,提供來往的客人飲茶、歇腳。

 

  茶館的前身是茶攤,在《廣陵耆老傳》記載一段故事:晉元帝時,有一位老太太,每天早上提著一茶器的茶,到市上賣,人們爭相購買,但茶器中的茶從早到晚卻沒有減少。老太太將賣茶得來的錢,分給了路旁的窮苦人家。有人感到奇怪,官府將賣茶的老太太關入獄中。夜裏,老太太拿著茶器,從監獄的窗戶飛出。

 

2-P1000265   

 

  老舍茶館以大陸人民藝術家老舍及其名劇《茶館》命名,集合茶文化、戲曲文化與飲食文化,在這裡,你可以一邊飲茶、享用茶點,一邊欣賞傳統戲曲。茶館融合老北京傳統各式茶館於一體,裏頭的環境十分高級、氣派,接待過許多國家的社會名流。也正因為如此,走在老舍茶館的我,感到多了些政治、商業與外交的氣息,卻少了點老北京傳統茶館文化的氛圍。

 

 

  幸好,老舍茶館在正門口仍然保留了發跡時的「老二分」茶攤,至今仍然是一碗茶兩分錢,提供來往的行人解渴與歇息。正當我拿出皮夾,尋找是否有兩分錢時,負責茶攤的阿姨卻親切地說道如果沒有零錢沒關係,同時已為我端上了一碗茶。我捧飲著手中這碗茶,在淡淡的茶味之餘,更品出濃郁的人情味,在心中久久不散。

 

1-P100025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史家周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