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呂唯愷
筆者第一次聽到約翰.勒卡雷(John le Carré)的名字,是在一篇關於《007:惡魔四伏》的報導上。這篇報導的概要是有人採訪位於美國華府的國際間諜博物館的館長,他對007系列電影的看法與其真實性。他指出007系列電影的男主角,詹姆士.龐德(James Bond)的行徑與真實間諜的行動相去甚遠,相反的,由勒卡雷作品改編的《諜影行動》(另譯:《鍋匠裁縫士兵間諜》)更貼近情報從業人員會碰到的真實情況。這篇報導成為我對他的第一印象。《諜影行動》並不像是大眾所熟悉的諜報電影,裡面沒有高科技道具、美女、湯姆.福特(Tom Ford)的西裝與名貴跑車,只有一群人在一個昏暗的辦公大樓裡聽取簡報。看完後我才知道我對間諜的想像完全是錯誤的。後來,我開始讀起勒卡雷的作品,這也是我想介紹他的原因。
● 何謂間諜小說
在介紹約翰.勒卡雷的生平之前,我們應當先了解什麼是間諜小說。間諜小說可以算是推理小說的一支。其實早期有一些推理小說就有間諜小說的影子,像福爾摩斯探案系列中的《布魯斯-巴丁頓計畫探案》就是一例。另外,創造出名偵探布朗神父的作者G.K.切斯特頓(G. K. Chesterton)的《知道太多的人》也有著間諜小說的色彩。
第一個以前情報員身分創作間諜小說的人是英國大文豪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毛姆在1916年進入英國秘密情報局(Secret Intelligence of service,簡稱SIS,通稱軍情六處,英文簡稱是MI6),這為後世退役情報員以文學創作維生開了先河。毛姆的作品著重在情報世界中間諜的生存抉擇等,對間諜小說的發展極為重要。
間諜小說的高峰是冷戰時期,這時的代表作家是格雷安.葛林(Graham Greene)、伊恩.佛萊明(Ian Fleming)和約翰.勒卡雷,其中葛林和勒卡雷的作品風格相近,風格偏向寫實;而佛萊明的作品的娛樂性較強,這點在詹姆士龐德系列得到例證。
● 概略生平
約翰.勒卡雷,本名大衛.康威爾(David Cornwell),1931年出生於英國,筆名的來源是一間珠寶店。在1958年到1964年為英國情報員,以外交身分派駐至當時位於西德首都波昂的英國駐德大使館。他在情報局的地位不高,其實並沒有主持大型情報行動。但1964年時,他的身分曝光,逼不得已離開情報局,而造成他身分曝光的是一群在軍情六處臥底的蘇聯間諜,史稱「劍橋五人幫」,原因是五個人都是從劍橋大學畢業,就讀期間同情共產主義者,畢業後正式被克勃格(也就是KGB)招募,成為蘇聯的間諜。這段經歷,使他寫出《諜影行動》(另譯:《鍋匠裁縫士兵間諜》)。
就像許多知名作家一樣,他也有著非常不平凡的童年。勒卡雷的父親羅尼.康威爾(Ronnie Cornwell)是一位騙徒,因為他父親的身分,使他的童年有著很大的影響,他父親獨特的身分使他在年輕時踏遍全歐,也留給他許多創作靈感。最後,他的父親留給他一個意義非凡的角色:馬格納斯.平恩(Magnus Pym),也就是《完美的間諜》的主角。
● 寫作風格與重要作品
勒卡雷的作品風格相當嚴肅,跟娛樂性質較強的龐德系列小說不同,在龐德作品會出現的劇情,在勒卡雷的作品裡都不會出現。在勒卡雷的世界裡,沒有魔鬼黨、龐德女郎、馬丁尼和奧斯頓馬丁,也不會有一個風流倜儻的男主角。取而代之的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無奈,犧牲自己的道德價值觀,混沌不明的國際情勢。
正如同一些小說家,勒卡雷也有自己的代表角色──喬治.史邁利(George Smiley)。喬治.史邁利是勒卡雷自己在小說世界中的投射,兩人都為英國情報局效力,一樣畢業於牛津大學,熟悉德語,也曾被派駐到德國(但勒卡雷在波昂,史邁利在西柏林)。勒卡雷一共為史邁利寫了九本小說,其中包括被認為是他小說生涯中最重要的傑作《冷戰諜魂》和被視為是間諜小說最偉大的決鬥-史邁利V.S.卡拉三部曲。
隨著冷戰局勢和緩,勒卡雷的作品也沒侷限在美蘇冷戰的框架。如《女鼓手》講的是以巴衝突,《德國小鎮》講的是1968年時席捲歐洲的學運風潮,還有受到戴高樂主義影響的歐洲局勢,《頭號要犯》是關於車臣問題。可見他的作品與國際時事緊密相連。在他的作品還有一本非常重要,也就是《完美的間諜》。這本書的主角馬格納斯.平恩的原型正是他自己的父親,而該書也是一本自傳意味濃厚的作品。
勒卡雷的「冷」,體現在他的作品上,他的作品沒有傳統的善惡二分法,每一個主角都在為自身的道德抉擇掙扎著,這或許是他的作品不好閱讀的原因。在他的世界裡,每個主角都會犧牲,為求更長遠的利益。史邁利犧牲自己的人道精神,《冷戰諜魂》中的艾利克.列馬斯(Alec Leames)犧牲所有,萊澤爾(Fred Leiser)被拋棄在東德曠野上等死(《鏡子戰爭》)。在他的作品裡,每一個情報單位會犧牲個人來造福群體。他的作品裡,也看的到他對間諜的厭惡,像是這段在《冷戰諜魂》中的一段台詞:「妳以為間諜是什麼的人,難道是神父、聖人和烈士嗎?他們只是一群道德敗壞的人,是愛慕虛榮的傻瓜,也是叛徒。他們是娘娘腔、虐待狂和酒鬼,靠著玩牛仔抓紅番的遊戲來替墮落的生活增添樂趣。」
這句話,或許可以成為他對間諜的看法。
● 結語
在他那淵遠流長的寫作生涯中,約翰.勒卡雷出版25本小說,有許多作品被改編成電影和電視劇,同時也獲獎無數。雖已屆期頤之年,但他仍筆耕不輟;2017年他出版A Legacy Of Spies,這也是最新一本史邁利小說。今年,他出版了Agent Running in the Field。他的作品的深度厚度足以進入經典文學之林,《冷戰諜魂》被評為《時代雜誌》(Time)百大英文小說其中之一。除此之外,《完美的間諜》也被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菲利普.羅斯(Philip Roth)評為戰後最佳英文小說。看到他所獲的榮譽,他是真正的間諜小說大師。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