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曹峻偉 圖/曹峻偉
在小龍年,處處都是對蛇的敬語與恭賀詞,凡是與蛇相關的話題都被拿出來熱烈討論,從補天的女媧到白蛇傳,發燒話題是不斷的推陳出新。一旦有任何與蛇有關的奇聞佚事,哪怕是再多麼窮鄉僻壤的地方,也會搭著順風車而走紅。而在台灣後山之稱的花蓮縣內,就有這麼一座與蛇息息相關的寺廟── 光復鄉仁壽宮
用「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這句話來描述光復鄉仁壽宮是再適合也不過了。建於民國35年的光復鄉仁壽宮,由現任廟中主委王萬益的父親從桃園縣大園仁壽宮有請感天大帝分神落腳於此,並在廟中同時供奉著玄壇元帥、輔信王公、玄天上帝與福德正神。其位於鄉間小路旁,雖離市中心十分遙遠,但這並不影響香火的興旺。而維持香火且吸引信眾們千里迢迢而來的原因,就是那「使者洞」中修行的「使者」。使者,其實就是一條條的蛇。也因此光復鄉仁壽宮又被稱之為「蛇廟」,為此地增添了既新鮮又神秘的色彩。
使者洞
但為何仁壽宮會將「蛇」做為使者,供信眾膜拜呢?據傳在建廟初期,常有一靈蛇跑來,抓回山上野放後又在隔天折回廟裡,反覆好幾次後,廟裡供奉的「玄壇元帥」武財神下降乩童代轉神意,表示此蛇為祂的使者。於是廟方便為使者建了一棟專屬的修行窩,並命名為「使者洞」。此後使者便在此受信徒們的香火供奉,有時會於慶典或受請示治病時而出使者洞。
於洞內修行的蛇
光復鄉仁壽宮常於新春時依照該年12生肖的沖煞,舉行賜佑祈福,此時總是湧入眾多人潮。信眾們可請家人拿常穿的衣服,或親自到場,讓上身的乩童一掃今年的厄運。而在當日的祈福儀式結束時,便會立即舉辦金元寶補財庫,信徒們圍成一圈又一圈,將手中的紙做金元寶丟入火中燃燒,煙與火的盤旋中期望著今年能大吉大利大發財。
「補財庫」的情景
於後山的小廟,靈蛇應景了今年的蛇年,除了香客比以往還多外,更有許多媒體前來採訪。背離市中心的地帶,穿越過叢林來到了深密幽靜的廟宇,除了以蛇為特色而廣為相傳外,更重要的是那信仰,將信徒們的恐慌與不安一掃而空,這樣的宗教聖地,總能帶給人們,寧靜與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