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作寬 圖/網路
(綻放的油桐花)
每年4、5月去郊外遊玩時,是否會看到一棵棵開滿白色小花的喬木?行車途中,還會留下條條分明的白色痕跡。清明之後,正是油桐花盛開的季節,它像一位優雅的舞者,風吹來時,會隨之翩翩起舞。就在這時,白色的花瞬間滑落,似雪花紛飛。因此油桐花有個美麗的昵稱──五月雪。
油桐樹(學名:Aluerites fordii Hemsi)於日治時期從長江流域一帶引進。日本人看重它的經濟價值,如:桐子可榨油,樹幹可作木材。於是將之引進殖民地臺灣,並鼓勵農民種植。當時以客家人居多的桃竹苗地區和中部山區為最多,許多客家人以油桐樹作為經濟來源,因此油桐樹和客家人間有著深厚而緊密的連接。桐油是製作油漆時重要的原料,「美濃紙傘」就是以桐油加強防水功能;木材則可以製成傢俱、木屐等用品。雖然桐油工業早已沒落,它卻成為客家地區的獨有的歷史產業之一。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於2002年首次創辦「客家桐花祭」的活動,時至今日已邁入第十二個年頭。它是一個新興的節慶,也是一個結合客家文化、旅遊、生態、與產業的賞花活動。今年的客家桐花季是3/30~5/12, 4/21(日)已在苗栗香格里拉樂園舉行了開幕式。之後還有很多場次的「桐花樹下藝文音樂會」在各地的客家莊舉辦。喜歡一面聽音樂,一面享受油桐美景的人,可千萬別錯過!
今年的桐花季包括13個縣市、68個鄉鎮市區、以及147個機關團體參與,並結合了77家餐廳、96家商家推出上百種優惠活動。除了賞花外,民眾還可以品嘗客家美食,也可以藉此參觀客家小城,體驗客家文化。
(今年桐花祭的logo)
每年主辦單位除了誠摯邀請社會大眾參與「客家桐花祭」的活動,欣賞油桐之美及遊客家莊以外。也希望藉此傳達客家文化傳統中肅穆、潔淨、虔誠、祈福的精神,因此每年都會舉辦祭拜山神的隆重儀式。一方面表示對山林大地的感激與崇敬;另一方面也希望透過這個儀式喚起客家子弟對再造鄉土和人文的願景。時至今日,油桐樹民生上的經濟價值雖然消失了,但是成就了「當代油桐花祭」。所以舉辦桐花祭,是以「祭」典的虔誠舉辦之,並非只是開花的「季」節而已。
(桐花詩)
另外對台灣本土來說,油桐樹是「外來植物」。引進之初是著重在經濟因素,故廣泛種植。雖然工業價值早已大不如前,不會再被砍伐利用。加以油桐樹適應環境的能力很強,致使目前野地似乎可以天然長出油桐樹。儼然形成「入侵」的趨勢,對臺灣原生植物的生存空間造成很大的影響。所以我們在欣賞桐花之美,和發展觀光產業的同時,也不可忽略生態平衡的相關議題。
2013「客家桐花祭」的官網:http://tung.hakka.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