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紀咨羽 圖/張桂銘提供

 

  在現今率取近乎百分百、大學生滿街跑的時代,讀大學儼然成為一般人印象中「理所當然」的條件之一。儘管如此,踏入大學校門便進入到能掌握主導權的自由、開放的環境,這四年要用什麼方式度過也取決在自己,「找到屬於自己的目標並且付出努力達成」,這句話雖是老生常談,卻同時也是提醒每個大學生認真思考、尋找未來的良言。這次邀請到史四乙的張桂銘學長與我們分享他在中等學校教育學程所學習的經驗談

 

  許多大學生在入學後從未給過自己答案,「為什麼我要念大學?」又或者「為什麼我要念這個科系?」然而對張桂銘同來說,以上兩者的答案在他讀大學前早已清楚明白,張桂銘同學在高中時就立志未來要成為一名老師,在他拿手的科目國文與社會科中,決定繼續研讀較感興趣的歷史,並且考取教師執照到學校任教,所以進入歷史系以及修習教育學程就是他大學四年的藍圖。

 

圖一  

張桂銘學長於課堂上試教

 

  教育學程是由師資培育中心(以下簡稱師培中心)所開的一系列課程,其中又分成中等學校教育學程和國民小學教育學程兩個部分,張桂銘學長選擇中等學校教育學程(以下簡稱中教)。申請教育學程有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將報名表繳交至師培中心並交800元的報名費以及個人書面資料,包含歷年成績單、個人簡歷。接著參加筆試,考題的範圍為修讀教育學程的基本知識,皆公布於教程網站上,有選擇題也有申論題,而申論題通常與時事有關,例如學長當時遇到的題目是回答對於校園霸凌的看法,筆試考題的難易度並不會太高,只要有準備原則上都會是好消息。若是順利過關,再來要面對的就是三位面試官,一位是師培中心的老師、另一位是歷史系的老師,由於以往社會類科跟藝術與人文類科一同面試,第三位老師便是藝術與人文相關科系的老師。學長表示,面試老師會依據個人書面資料內容提出問題,且若是有參與服務經驗也可呈現於資料中,對評分有大大的加分效果。

 

  中教總共有26學分,規定在四年之內修完,一學期最少必須修2學分,上限是10學分。不同於歷史系多為學年課程,教程是以學期作為開課單位,所以在安排課表時須格外注意衝堂的情形。課程方面除了基礎科目外與國小教育學程無太大差別,例如基礎科目「教育心理學」,中教課程專注在青少年心理,小教則是兒童心理等,此外還有教育哲學、課程發展、輔導實務等諸多課程。選修課程中,學長特別提到「特殊教育」與「教育社會學」這二門課一定要修,現在學校的趨勢傾向於把特殊生融入到一般生班級中,所以老師必須具備特殊教育的概念,後者教育社會學則是因為教師檢定時會考。

 

  此外實務課程中包含實習的部分,實習又分教學實習以及畢業實習:「教學實習」會安排教程的學生到輔大附近的學校進行觀摩,再回到教室裡發表心得感想;「畢業實習」是學生畢業後由師培中心分發至中學進行為期半年的實習。參與畢業實習的前提是:學生必須把教程學分修完,並且達到服務時數17小時、研習時數30小時的規定,開始修教程後每位學生都必須準備2小時的「自辦研習營」,也就是自訂一個主題為其他教程的學生上課,自辦研習營的時數可以折抵服務時數,相對的,若是參與同學所辦的研習亦能折抵研習時數。最後,每位學生皆須參加英文檢定考試,目前被廣泛承認的是多益英文檢定,關於成績教程並無硬性要求。若是完成上述條件,同時順利拿到畢業證書,則可開始畢業實習。

 

圖二  

中教使用的課本

 

  「不是通過教師檢定就能成為老師」,學長解釋,在半年的畢業實習後,隔年三月時會舉辦教師檢定考。模式為筆試,待通過檢定考、取得教師證,象徵著拿到有資格成為教師的門票,但還必須經過教師甄試確定錄取後才能正式成為一名學校老師。一般公立學校會以各縣市聯合甄試,通過後再分發至各中學,而私校則是有時參與聯招,但有職缺時也會獨立招考。

 

  說起教程與未來的教師生涯,學長叮嚀想走這條路的同學一定要對教師這個行業懷有「熱忱」,如此才能長遠的走下去,並且做到「盡心盡力,出類拔萃」。不僅是要在教師甄試時打敗各界高手,當你踏上講台面對數十位倚賴你給予教導、傾囊相授的學生時,要如何造就自己無可取代的價值,使學生願意將他的目光投注在你身上,甚至能融入到你的教學中,這些都是一名老師應該要具備的就如同師培中心主任所言:「把教書視同演藝事業經營。」無論學生是否認同你,自己要能夠讓身為一位教師的「熱忱」和「風格」渲染每位莘莘學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史家周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