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採訪/王作寬 攝影/祝常悅

 

  又接近報名教育學程的時候了,大家是否未來想當老師,把教育下一代莘莘學子當成使命?如果未來的你/妳想要從事教職的工作的話,那麼就絕對不能錯過這個機會。

 

 

報名小教的源起

 

  輔仁大學師資培育中心開設的教育學程,分為中等教育學程(簡稱中教),以及國民小學教育學程(簡稱小教)兩種。畢業後分別在國、高中,和國小任教。陳蘭瑛同學提到當時會報考教育學程的原因時說道:「父親希望我可以報考教育學程,而且甚至連資料都替我準備好了。除此之外,歷史學系的畢業生如果想要從事相關的行業的話,出路會比較窄一點。因此考慮到老師這一塊,希望可以藉此比別人多一點機會。另一方面是我自己很喜歡小孩。(笑)」

 

04  

 

  小教除了接觸的小孩是比較低的年級以外,相較之下在教學成效上的要求也比較。國高中的家長時常因為自己的小孩沒有達到他們的期望,而責備老師,因此教學的樂趣就大打折扣,老師的心理壓力也隨之上升。雖然現在政府的政策傾向是「十二年國民義務教育」,但是國小的學生仍然相對單純。因此陳蘭瑛同學表示,不會改變想要成為國小教師的夢想。另一方面則是要在國高中擔任老師,需要的知識可能並非一個大學生能夠應付的,因此還必須報考研究所進修。

 

 

修習期間的困難……

 

  錄取小教後第一個要面臨的困難就是排課的問題。小教要修習的學分相對來說比較多,因此在排課上要盡量避免衝堂的發生。對此陳蘭瑛同學表示,教育學程的課是一學期的,而歷史系上的課大多是一學年的,因此在排課上就更加困難了。當時是以歷史本科系的課為主,如果教程的課有檔修的話,才會先修習之。選到課以後就會有要試教的機會,上臺試教前要先撰寫教案,教案有固定的格式。第一次撰寫時,會出現丟三落四的情況,因此就必須一直修改。教案的時間分配也很重要,因為國小的上課時間比大學少了10分鐘,只有40分鐘。

 

  試教是一個訓練膽量穩健臺風的好機會,不能在臺上拿著粉筆一直發抖,連要講什麼都忘記了。再來就是上臺試教時要口齒清晰,至少讓臺下的「學生」聽懂「老師」是在講什麼,而「老師」也要隨時注意台下「學生」的反應。陳蘭瑛同學表示,這一部分是相對來說較困難的地方。在試教前當然免不了要分組討論,因此這時人際關係就扮演重要的角色。小教一個班裡面每個人都來自不同的科系,不認識的情況下,碰到不做事卻得到相同的分數的人,心中會忿忿不平。雖然大家都明白要平均分配工作是一件很困難的事,但是仍要試著和組員溝通。如此一來,大家會更團結。在過程中,個性上也漸漸更圓融,不會再針鋒相對。雖然大家可以發揮各自的專長,但是有時候會有一些執著。比如同學說:「某位同學認為這件事這樣做是對的,但是我卻會覺得還要再修正一下會更好。」這時透過溝通,必定能有畫龍點睛之效。

 

  修了小教以後課業壓力方面會比較重,所以陳蘭瑛同學說道:「盡量不要把課排的太密,最好課與之間有空堂。這樣在考試時才不會一科接著一科考,很折磨自己!」另外因為常常需要討論報告,比如上臺試教需要道具,小組成員就要一起討論,以致休息時間變少了。另外尚有修習學分的壓力,學分修完後還要安排實習。實習的分發是依照積分高低的順序選實習的學校,高分者有選擇優先權學校會一個個被選走,還好小教沒有科目的差別。

 

 

未來的期許

 

  或許新聞媒體常常說:「少子化問題加劇,未來各級學校將再度減額。」但是大家也不要因而放棄報名教程的機會,因為修習的過程中會學到很多內容。可以和本科系互相結合、搭配,比如學到口才的應用,以後可以當導遊。由此而知,畢業後教師並非唯一的工作選擇。另外教程的課程中,常常會使用多元性的教法。好比討論的模式,以及網路資源的利用,也會學到一些像是ppt製作等的技巧。可以經歷到歷史系單純課堂之外的一些授課方式和內容

 

 

  藉由修習小教也可以接觸不同系的人,在未來工作上說不定會需要他們的幫忙。所以人際關係很重要。當然最重的是持之以恆,不要因為眼前的困難就放棄。對此陳蘭瑛同學說道:「需要本科系先應付得宜以後,才有能力再去多修一個學程,但是很多人都中途放棄教程的資格。因此兩邊能否兼顧,也是一個問題。」雖然中教兩個班;小教一個班,小教雖然在數量上比較少。但是同時報名兩者的,而且都錄取的人,大部分會選擇中教。因此小教後補的人最後大多都會被錄取。原因可能是學的範圍太廣,降低了大家修習的意願。不過陳蘭瑛同學表示,雖然小教學的面向確實比較多,但是也能藉此學到更多的事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史家周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