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岳澄 圖/周岳澄、部份取自網路
芝山岩位於士林大直一帶,早年漳州人來臺移墾時,因貌似故鄉山丘而名「芝山岩」(因有寺廟亦稱「芝山巖」,惟「岩」較常使用,故下文除特定名詞外皆用岩字);在高樓聳立的都市裡,這五十餘尺的小丘實在不甚顯眼,然其地理、歷史資源卻遠過於外觀所見,彷彿是位閱歷豐富的耆老,見證臺北滄海到桑田的種種。
芝山岩步道西隘門及惠濟宮入口處
芝山隘門續香火 聖王惠澤保安康
延綿至坡頂的狹道似條歷史長廊,記錄著過去,也敘說著人們活動的足跡。道上隘門雖已斑駁,卻是漳州人重要的防禦工事;有隘門的保護,漳州人才得在械鬥中保全宗族。山腰上的惠濟宮,供奉著漳州人的信仰中心──開漳聖王;聖王陳元光為唐朝將領,因治理有功而被尊為守護神,在漳州人心中,聖王的惠澤也隨他們遠渡黑水,默默庇佑所有漳州子弟。
隘門,一八二五年為防範泉州而建,今只存西、北兩隘門,由芝山公園通往步道的「百二崁步道」階梯入口則為南隘門遺跡。
惠濟宮,建於一七五二年,開漳聖王為漳州人主要信仰。
六氏精神興教化 雨農聲處現隆替
登步道而上像是閱覽臺灣的歷史變遷,日治初期曾在此地設國語傳習所「芝山巖學堂」作推廣日語之用,並招募六位「先生」(せんせい,即老師)教授日語,滿懷熱情的六位老師卻在一八九六年一月遭反日鄉勇殺害,後人遂稱此事為「芝山巖事件」;為保障日語普及工作的安全,日本政府慎重安葬六位老師,並立「六氏先生之墓」及「學務官僚遭難之碑」以玆警惕,也以這「芝山巖精神」作為宣揚殖民統治之用。
「六氏先生之墓」及「學務官僚遭難之碑」,由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親擬碑文,左下為六氏先生圖。
國民政府遷臺後,將日本建的芝山巖神社改為「雨農閱覽室」以紀念軍統局領導人戴笠將軍;不論是過去日本神社,還是現在的雨農閱覽室及雨農路、雨聲街、雨農國小等「雨農化」命名,皆可看到臺灣在政權交替下的印痕。
為紀念戴笠將軍,將芝山巖神社遺址改為「雨農閱覽室」。
草石木林皆有自 曾為滄海今為桑
除歷史文物外,芝山岩步道還富含多樣的地質景觀,如風化窗、洋蔥石、太陽石、層理、節理、落岩塊等海洋層遺跡,其地底甚至深埋石器時代的圓山、芝山岩文化遺址;自然的奧秘實在深不可測,千載後猶能見此遠久遺跡,讚嘆之餘,亦對臺灣這塊島嶼多了些許敬畏之情。
左上為樹齡三百之樟木,右上為節理地形,下為洋蔥石地形。
在今芝山公園挖掘出男女骨骸及碳化樹木,時間約在新石器時期。
以「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形容芝山岩步道最合適不過,建議讀者擇閒暇之餘前往,除交通便利外,還能享受山林文史的薰陶。步道不以其短而減其器,仍自攢著臺灣古今;漫步其中,亦經歷一場感性與知性兼具的時光之旅。
*交通方式:
l 中正路《福林里》站/255、260、206、303、304、620、101休閒公車
l 至誠路《芝山公園》站/206、105休閒公車
l 雨聲街《陽明醫院》站/220、267
l 中山北路《福林橋》站/203、216、220、267、279、280、285、310、603、606、612、中山線
【捷運】
l 淡水線《士林站》→中正路→雨農路→芝山岩
l 淡水線《芝山站》→外雙溪河堤→芝山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