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郭依婷

 

  第一次參加史家周刊的每週例行會議,好像才是昨天的事,但,轉眼間,當初的大一菜鳥們,至今已進入史家周刊的編輯團隊半年多了,史家周刊創刊至今也已近一年了,而我從一開始連會議在開什麼都懵懵懂懂,到現在站在最前面主持會議。在周刊的半年裡,我經歷了許多人生的第一次:第一次採訪、第一次打逐字稿、第一次寫報導……,在這個團隊裡,我得到了過去不曾擁有的經驗;在這個團隊裡,我再次地體會到「台上十分鐘,台下十年功」這句千古不變的定理。

 

  「原來每篇稿子都如此得來不易」這是我這半年來深刻體會到的一句話。事前的提案構想、分工;採訪的事前準備、採訪的進行;事後的寫文章、修稿;最後文章才能呈現在讀者眼前。一篇讀者五分鐘就能看完的文章,背後所要付出的心力、所蘊藏的故事究竟有哪些?本次周刊系列名為「一週年回顧」,在史家周刊創刊將滿一年之際,我們將帶大家回顧這一年來,史家周刊編輯部的那些事兒。

 

  本次系列分為三個主題,第一週為【準備篇】,其中我們專訪了史家周刊的創始人楊鈞凱,告訴大家史家周刊是如何誕生的;並且採訪了周刊的會議紀錄江佩穎,來談談有趣的會議紀錄經歷。第二週【文章篇】要跟大家說說一篇文章背後的故事,史家周刊點擊率最高的文章是如何誕生的;並且我們專訪了資深組員黃柏剴,來分享一篇採訪稿背後的酸甜苦辣;而此次我們亦採訪了採訪文章事前稿──逐字稿的高手鄒怡安,聊聊打逐字稿的經驗;最後則是整篇文章完成前的最後步驟──修稿。第三週【人物篇】,這週我們將以四格漫畫的方式進行組員的介紹;最後以文銘謝,感謝一年來每個支持週刊的人。

 

  此外,自本系列開始,我們將開啟一個新的專欄:歷史上的今天。「歷史上的今天」以發刊日(每週三)前一週為限(首篇的可選日期範圍即自5月3日至5月9日),由該週的執筆者挑選七日中的某一日的一個歷史事件進行介紹和解讀。執筆者既可側重事件的歷史意義,亦可在該事件對今日的影響方面著墨。我們希望借由周刊的平臺,用今人的眼與筆詮釋被歲月掩埋的點滴記憶,以我們的口與手傳遞一份「史家」的思考與關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史家周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